在制作、裝配下肢矯形器時,不應當只考慮患部,而應當把患部作為身體的一部分來考慮;不然就不能正確掌握對線等問題。為此,應以正常的髖、膝、踝關節(距腿關節)、距骨下關節的運動為基礎,注意各關節在靜態及動態下的相互關聯,若忽視這些因素,制作出的矯形器不僅不能達到預期效果,反而會加重肢殘者的功能障礙和肢體變形。
加強訓練
通過有針對性的適應性訓練,掌握矯形器穿戴技巧,防止二次損傷。建議每日穿戴矯形器時間不超過8小時。每天進行二次每次30-40分鐘的殘存肌力、健側肢體及腰背肌的訓練。有針對性地對患側進行轉移及負重訓練,注意在訓練時,保持軀干在正中位的穩定性。
定期復查
穿戴矯形器后要定期復查,穿戴不適要及時返回調整。
克服障礙
穿戴矯形器后,患者要克服穿戴矯形器的依賴性、自身適應性、步態習慣性的異常和矯形器的重量等障礙。
矯形器可以通過保護肢體達到止t痛和防止畸形的作用。配置電動矯形器的病例必須能夠可靠地操縱矯形器的控制器??刂破鞒30惭b在肩部,這要求肩部有良好的肌力和感覺。手部矯形器會遮掩其覆蓋區的觸覺,因此對手部感覺部分缺失者不宜使用這類矯形器。
矯形器處f方注明目的、要求、品種、材料、固定范圍、體位、作用力的分布、使用時間等。 裝配前治l療主要是增強肌力,改善關節活動范圍,提高協調能力,為使用矯形器創造條件。